4月21日,电子学院青协志愿者与地衣公益组织一同开展了“流浪者的一天”公益服务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问题逐渐增多。是否有人会想起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无家可归、他们靠捡来的饭菜充饥、他们缱绻在地下通道甚至地洞里过夜。他们就是被众人称为“流浪人”的特殊群体。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这个特殊群体献出我们的爱和关怀,需要人们的行动和力量去帮助他们。
活动当天,志愿者提前分配好组别,三人一组,分别跟随一名社工进行活动。此次活动通过问卷查的方式,询问流浪者的大致情况,并对大部分流浪者进行心理疏导、劝说,告知他们救助站的具体位置,并给予一些适当的生活必需品。志愿者们走访了火车站、芙蓉广场等五处乞讨流浪者的聚集点,在走访过程中,有很多流浪者不禁让大家惊讶,他们大多都有劳动能力,有的甚至比常人看起来还要壮实,社工告诉我们现在社会上80%-90%的乞讨者都是职业的乞讨人员,他们的家庭条件并不困难,更多的是他们利用了人们的同情心、怜悯心,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不良风气。
此次活动旨在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个特殊群体,呼吁更多的人关爱流浪者,让大众树立一种正确的人文关怀观念,给流浪者一个“家”。
参加完活动回到学校后,志愿者们收获满满,对这半天的志愿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社工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前往长沙火车站附近,我们对一些长期定点和不定点的无业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在这期间我们所调查的人员有职业乞讨者,无业游民。等等,大多数都是老年人,期中,像下图所展示的是一个90后职业乞讨者,他曾经历过惨痛的生活,他的上半身被浓硫酸烧伤,体无完肤。当我们一行人采访到他时,他还是显得很有礼貌,并且面带笑容,虽然我无法体会他的生活,但是我能感受到他们的经历肯定都不平凡。 ——导弹1607何龙
社会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无家可归,只能靠着乞讨来的饭菜或是垃圾堆里捡来的食品充饥,只能够在天桥下面、桥洞里或是街道上过夜。他们就是被众人称为“流浪人”的特殊群体。似乎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他们,甚至会用歧视的目光看待他们。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家归不得或有家不愿归。每位流浪者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而这段故事正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倾听、耐心开导。虽然我们未必能让他们尽快回归家庭,可我们能倾听他们的心酸故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无限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把爱无止境的传递下去。——通信1601雷巧丽
一个人首先就需要尊严。我们需要拥有进步的思想,在这次活动中,一个20多岁的有手有脚的人,宁愿捡垃圾过日子,也不愿回家,首先这就是家庭的教育问题,其次便是他的个人问题,所以说一个人的教育和家庭会影响这个人的人生。——电子1603王刚
通过与流浪者交谈我了解到了一些流浪者的心理,她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不怎么想去改变什么,好像对人生没有一点追求,可能是突发事件的打击还是怎么的,好像心已经死了,我感觉对于流浪者我们更加注重的应该是心理的开导,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思想上帮助更加重要。——导弹1607彭向向
每一桩生命,都是了不起的存在,当你相信流浪是一种选择时,或许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们,愿爱心能照亮他们回家的路,爱与和平永留心中。 ——通信1601沈亚泰(电子学院 供稿)


志愿者们对“流浪者”进行采访

活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