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公众开放日期间,日韩精品亚洲电影天堂的天问航天公益科普团队走进株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以“智联时空”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及专业交流,深入探究了北斗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
在技术展示区,华大北斗展出的国内首款22nm工艺北斗三号短报文通信SoC芯片吸引了团队的广泛关注。工作人员介绍,该芯片的译码灵敏度高达-130dBm,工作功耗低至22mW以下,相较于主流产品,功耗降低了超过80%。千寻位置展出的“青龙”机器人则展示了北斗高精度定位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潜力,主修航空电子的张同学对此表示:“这些技术为航空地面保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此外,北京合众思壮的压路机智能施工系统通过北斗定位技术,将路面压实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这一工程实例使同学们对高精度定位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智能装备展区,哈啰出行的L4级自动驾驶车生动展示了北斗系统在智能交通领域的核心地位。团队成员通过模拟驾驶体验,直观领略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模式。室外展区里,复刻版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搭载北斗系统的丰翼无人机共同呈现了航天科技与精准定位技术的深度结合。此外,团队成员还就无人水面艇的导航系统展开探讨,分析了其在航空救援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生活场景应用区内,配备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的共享电单车将定位精度提升至30厘米级别,有效解决了定点还车的难题。在智能穿戴设备展区,小寻儿童手表和“两客一危”部标机展示了北斗技术在安全监护领域的应用成果。这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应用场景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热烈讨论,大家结合自身的航空专业背景,深入探讨了相关技术在民航地面管理中的潜在迁移应用。
当天下午,团队成员在峰会主展馆外合影留念,为此次研学活动圆满收官。返程途中,同学们围绕“短报文芯片在航空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和“低空物流与民航航线规划”等议题持续展开热烈讨论,笔记本上已密密麻麻地记录下丰富的学习心得。
据悉,本届峰会发布的《北斗产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明确了低空经济、智能交通等前沿发展方向。天问航天团队表示,将结合此次研学的成果,开展专项调研,进一步探索北斗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前景。(电子学院 杨颖琪 李春雨 邬东博 供稿 创新创业学院 徐进军 审核)


团队参观合影


展示区产品